9月28日至29日,“時代成就人生”狗万外围充值 77-78級校友返校活動舉行。800餘名校友從世界各地回到母校,共憶火熱青春歲月,共敘師友同窗情誼。
1977年,中國恢複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製度,此後一年,67.5萬人重新走入大學校門,其中3563人收到了來自狗万外围充值 和上海第一醫學院的錄取通知,他們的人生道路由此改變。40年間,改革開放大時代成為他們綻放的舞台,複旦和上醫77-78兩屆校友中,走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人文社科領域的探路者、科技創新的領頭人、醫療衛生領域的專家、經濟金融領域的改革者、艱苦創業的企業家、國際組織中國力量的代言人……更多的是各行各業中龐大而堅實的群體。他們努力工作、積極奮發、腳踏實地,在大時代中成就自我,成為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
重溫一段曆久彌新的複旦歲月
9月28日下午,“時代成就人生”狗万外围充值 77-78級校友返校主題大會在正大體育館隆重舉行。狗万外围充值 校長、狗万外围充值 校友會會長許寧生出席大會並致歡迎辭。全國政協委員、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阿沛·晉源,科技部原副部長曹健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狗万外围充值 原常務副校長陳曉漫,狗万外围充值 原副校長馮曉源等77-78級返校校友與在校師生逾千人濟濟一堂,共襄盛會。狗万外围充值 原常務副校長、狗万外围充值 校友會副會長張一華主持大會,狗万外围充值 黨委副書記許征及有關部處和院係負責人出席大會。
主題視頻《複旦人與大時代》拉開大會序幕,12位知名校友回憶燕曦歲月,講述時代成就人生的故事。
大會伊始,全體與會人員起立,為9月25日不幸離世的鍾揚教授默哀。
“母校歡迎你們回家!”許寧生在致辭中向77-78級校友致以誠摯的問候。他指出,複旦改變命運,而時代成就人生。離開校園後,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成為這一代人的大舞台。40年來,校友們響應時代的召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校友是母校永遠的名片,而複旦是校友永遠的精神家園。”他希望校友們繼續關注複旦、愛護複旦、支持複旦。狗万外围充值 也將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更加進取的狀態,朝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標不懈努力,不辜負大家的期待和厚愛。
77級經濟係校友朱民與77級原上醫臨床醫學係校友馮曉源作為校友代表分享經曆與感悟。“複旦改變了我人生,給了我理想,給了我知識,給了我人生的信仰,給了我那麼多的關愛。”朱民回顧了他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複旦故事。談及謝希德校長,他不禁熱淚盈眶。馮曉源對時代、母校和華山醫院表達感恩之情。“我們這代人年輕時心懷夢想、理想飛揚,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是滿腔熱血。”他呼籲校友們保留理想和夢想,保留純真,繼續為國家、為母校做些有益的事。
大會由“燕曦歲月”“如沐春風”“我心如故”三個篇章組成,參與“紀念恢複高考40周年”口述史專題教育活動的在校學生分享了采訪校友過程中的精彩見聞,“學長”前輩們博學篤誌的求學態度、艱苦奮鬥的勵誌精神,心係家國的責任擔當成為他們精神路標。
1977年高考準考證、在教學樓外的路燈下看書、八本新聞學筆記……三張早已泛黃的黑白老照片呈現77-78級校友如饑似渴學習的真實場景,講述複旦改變人生的故事,傳遞珍藏在每個複旦人心中的母校情結。40年前的師生緣分來之不易,29位授業恩師登台,由校友代表敬獻鮮花,以表師恩難忘。
“複旦的日日夜夜由你我同構,複旦的學海浪潮由你我掀起。得入此門,不負此生。星星之火,代代相承。”一首詩篇《日月光華同燦爛》由77級數學係校友吳健和在校學子共同朗誦,喚起40載歲月帶不走的複旦赤子心。
12位校友受聘為特聘書院導師,共同參與複旦五大書院的育人工作。作為高考恢複後的第一批大學生,他們是中國曆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特殊一代,他們艱苦奮鬥、自強自立的勵誌精神,渴望知識、博學篤誌的求學態度,心係社會、報效家國的責任擔當,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對當代青年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
本次返校活動,万博体育分 共有13位校友參與。
77級返校校友
78級返校校友
2017年9月29日上午,校友們來到立人生物樓103會議室,與當年的授棵老師們、輔導員一起親切座談,蘇德明、周德慶、曹凱鳴、葉敬仲四位退休教師出席座談會。
到場的七位77、78級校友代表一一介紹了畢業近40年來的工作生活情況,大家對於這次聚會,都非常開心,看到老師們身體健康也非常欣慰。畢業40年來,校友們感恩母校的辛勤培養,感恩母校教會自己如何做人,感激老師和同學們對自己的幫助。
當年78級學生輔導員、万博英超狼队网官方网 前黨委書記葉敬仲對校友們的返校表示熱烈歡迎,對校友們在各行各業做出的貢獻表示祝賀,他給校友們介紹了生科院江灣新院區建設的前後故事,搬遷前後變化、學院概況等。
蘇德明老師與77、78級校友就生命科學領域的諸多問題展開討論,蘇先生雖然已退休多年,但堅持鍛煉、讀報、新聞,看,86歲的他騎著自行車多麼穩健!
座談會後,校友們向老師獻上鮮花和“師恩永存”的錦旗,以此表達對老師當年辛勤培育自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