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培

發布者:係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21-05-06瀏覽次數:159

        馮德培,神經生理學家,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主任委員(院士)、原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院士、印度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神經肌肉接頭研究領域國際公認的先驅者之一,中國生理學、神經生物學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他於1907年出生於浙江臨海,1926年畢業於上海狗万外围充值 生物學院,隨後留校任生理學助教。1930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理學碩士學位。1933年獲英國倫敦大學生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師範大學、重慶上海醫學院、上海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籌備處工作。建國前曾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評議員。建國後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生理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名譽所長,華東分院及上海分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生物學部主任,英文版《中國生理科學雜誌》名譽主編等職務。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8年,任中國科學院生理研究所所長;1981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86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8年,當選為印度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應邀為《神經科學年評》寫抬頭的自傳性文章,是極為少有的在任何年評這樣的重要學術刊物上寫自傳的幾位華裔之一。

        馮德培的主要學術成就集中在神經和肌肉的能力學、神經肌肉接頭和神經肌肉營養性相互關係等研究領域。馮德培發現靜息肌肉被拉長時產熱增加,這發現被稱為“馮氏效應”;在神經肌肉接頭生理學方麵,在1936-1941年間進行了大量的開創性研究,成為國際公認的這一領域的先驅者;在神經肌肉間營養性關係方麵,帶領合作者發現了雞慢肌纖維去神經後肥大的現象,並對闡明神經如何決定肌纖維類型的機製作出重要貢獻;晚年帶領學生開展了中樞突觸可塑性的研究。

馮氏效應”的發現

        “馮氏效應”(Feng effect)是馮德培於1932年在英國發現的蛙的肌肉因拉長而使靜息代謝明顯增加的現象,當時馮德培本人稱之為引張反應,以後被波蘭的肌肉化學家帕爾納斯(J.K.Pornas)稱為“馮氏效應”。

       “馮氏現象”是馮德培在利用蛙的縫匠肌研究肌肉的熱彈性時發現的。普通物體(如鋼絲)熱則伸長,冷則縮短。反之,被急速拉伸時則吸收熱,被放鬆時則放出熱,這種變化就叫做熱彈性。也有少數物體如橡皮,其熱彈性與上述相反,即熱則縮,冷則伸。肌肉就其熱彈性來說,究竟相當於何類物體,是當時,尚未解決的問題,因此馮德培以最熱的方法測定肌肉被拉長或放鬆時所起的熱變化。在實驗中他注意到當肌肉保持拉長時放熱持續增加,當肌肉被放鬆時,這一現象即不出現。開始時他猜想這可能是由於某種誤差所引起的,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他進行了各種對照實驗,但實驗結果證明,這不是實驗中的“誤差”,而是發現了一種新的現象,即在肌肉的靜息代謝與肌肉長度之間確實存在著相關的聯係。除了測定肌肉的放熱以外,馮德培還采取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即測定肌肉的氧消耗量。他的實驗結果表明,當肌肉沒拉長時,其氧消耗量大為增加,如去掉負荷使肌長度縮短,則氧消耗量也下降。由放熱率和氧消耗量兩種測量方法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排除了試驗方法出現誤差的可能性。

        因此馮德培把這種肌肉因拉長(或叫引張)而使其代謝增強的現象命名為引張反應。文章發表後的第二年,此結果為德國的邁耶霍夫等所證實,不久又為意大利的馬爾加裏亞所承認。帕爾納斯在其肌肉化學評論中,首次把引張反應稱為“馮氏效應”,後來的肌肉生理學文章中也常延用這一命名。

外周神經和肌肉方麵的研究工作

        馮德培於20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在外周神經和肌肉方麵的工作,得到的主要結果有:

(1)證明神經結締組織外鞘的確是彌散屏障,並且是電緊張電位快的成分來源;

(2)證明脊椎動物有髓鞘神經的膜電位也是董南電位;

(3)找出了窒息引起神經傳導阻滯的原因;

(4)碘醋酸引起肌肉僵直和三磷酸腺普含量減少之間不存在簡單的平行關係;

(5)提高膜電位可以解除一些並不伴有膜電位降低的神經傳導阻滯;

(6)提供了依色林型孿縮是神經末梢釋放的乙酞膽堿所致的新證據;

(7)證明動作電位在神經和肌肉纖維的傳導是不依靠乙酸膽堿的。

中樞神經係統方麵的研究工作

        馮德培20世紀50年代參加、指導和安排中樞神經係統方麵的工作,得到的主要結果有:

(1)內髒傳入信號對脊髓單突觸反射有很強的抑製作用;

(2)大腦皮層兩處同時重複刺激,重複多次後,僅僅刺激一處,興奮就能擴布到另一處;

(3)有沒有光照對初生兔子大腦視係統電活動的發育看不出影響;

(4)發現大腦皮層和海馬錐體神經元頂樹突遠端缺乏電興奮性或電興奮性很低;

(5)Y一氨基丁酸會改變大腦皮層錐體神經元頂樹突的膜電位;

(6)脫眠體神經元逆行刺激能通過軸突旁枝引起突觸後的活動;

(7)發現丘腦非特異性係統和大腦皮層之間有閉合線路。

 

Baidu
map